黎列刚教授系列公益讲座 (一)

2022年6月26日周日下午,我出席了华裔馆在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和艺术学院大礼堂主办的黎列刚老师歌唱表演与教学心得分享会。云南园位于岛国偏远密林深处,炎炎周日午后远道赶来赴会的想必多半是老师的粉丝和知音,果不其然,放眼大礼堂,可见步行颤颤巍巍的老者,亦可见依偎在父母身旁的童子,华夏东华粉丝团自然不在话下,那若干张年轻而陌生的脸孔,猜想是南大学子的。


讲座由华裔馆馆长游俊豪教授主持,黎老师首先介绍了华夏知音协会、 东华音乐协会三十年来以音乐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新文化交流的诸多尝试,其中包括在《联合早报》礼堂举办的大型声乐讲座,举办《华夏之歌》、《宋词今曲》、《唐诗新韵》、《古情新吟》等推广中国文化的专场音乐会,参与华乐团及艺术节演唱《大唐风华》中的”李白醉酒“ 以及《四大名著》独唱,制作原创大型华语音乐剧《歌中情》等,并分享了”乌苏里船歌”、 “红豆词”、“弯弯的月亮” 以及他原创的“儿子的心”、“每一次目光相遇”等歌曲的演唱视频。黎老师的演唱展现了其不凡的艺术积淀和功力以及严谨执着的艺术追求,其中我最喜欢的歌曲是“儿子的心”,老师的歌声饱含对母亲深挚的情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场观众定能深切感受到其独特的人文气质带来的美感,感叹经典是经得起时光的历练而弥久长青的。
                                                                                        
在讲座的中心部分,黎老师从技术层面揭示西洋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相似之处,认为呼吸始终是歌唱的第一要素;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声,情,字,味,神”的整体要求与西洋美声唱法的训练中强调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以及唱表结合等表述亦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美声学习应该借鉴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黎老师同时认为: “要唱得好,先要念得好” ,多揣摩中国古诗词中的词意、吐字、韵律等,有助于把歌唱好,并带领现场观众一起朗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王灼的《赋登楼》,全场戴着口罩的老少观众跟着歌唱家齐声朗诵古诗词,该是疫情间举办线下讲座的南大人文学院大礼堂难忘的一曲回响。

在疫情肆虐的两年多时间里,在无法开展现场教学和排练的情况下,黎老师为合唱团学生上了100多堂声乐慕课,并教唱了50多首经典艺术歌曲和《歌中情》原创歌曲,同学们声音质的飞跃有耳共闻。 他将自己累积多年的声乐歌唱教学经验体会和精粹融汇于《歌唱声乐慕课》一书出版发行,便于学生们及时参考复习,有关声乐学习的理论和如何克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书中都有系统、详尽的论述,黎老师也向现场观众推介慕课书,进一步引发了大家探索声乐学习的热情。为配合老师讲座和示范教学,李耘和我有幸现场分别演唱了《怀念曲》和《乘着歌声的翅膀》。李耘是学生中美声唱法的健将,台上自是应付自如。我是菜鸟级学员,惴惴不安之中上台,脚步还没完全站稳,心还没有完全落定,便开始起音了,所幸后来逐渐缓过神来,开始挣扎着求稳,但分明已经落下来了遗憾。自觉台上歌唱比平日练习的发挥至少得打20%的折扣,看来往后练习中还得多添加20%。

两个小时的讲座在黎老师的一曲《我的太阳》中达到了高潮,黎老师分别用意大利语和中文演唱,令在场新老粉丝纷纷赞叹其“宝刀未老”, 岁月流逝,但老师的演唱愈加炉火纯青,完美诠释了这首经典艺术歌曲恢宏博大的意境,感人至深。一曲歌罢,有现场观众即刻表达师从老师学艺的愿望,也有南大学子拿起话筒向老师探寻声乐奥秘,一时间,交流气氛活跃,意犹未尽。

当日活动结束之后,方得知有资深华夏会员长途跋涉前来云南园支持老师的讲座,因地点难寻, 花了很多时间在路上却遗憾错过,令人感动!南大确实远了些,如果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亲临现场聆听初心不改的艺术家讲述岁月中的磨砺、坚守和追求,将会受益无穷的。